东览村庄,亭台长廊、古榕民居,西眺旷野,远山近田、蓝天白云……苍南县项东村素有“瀛桥西堡”之美誉、“水韵江南”之风貌。近年来,该村不仅凭借绮丽风光大建美丽乡村、发展旅游项目,更是依托“折股量化”、以“股东”身份投资小微园建设,“久久为功,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。”
“下贫则上贫,下富则上富。”五年前,苍南县率全省之先开展公共财政“折股量化”试点,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,带动资本注入,让“一洼水”变成“一眼泉”,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消薄“双赢”,打造“扩中提低”新机制,开启“富民路”。
目前,苍南已累计实施财政资金“折股量化”项目70个,带动约200个村居、430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,饱蘸“折股量化”之笔墨,勾勒共同富裕“百景图”。
因地制宜解好项目“密码”
背枕青山、门临小溪的莒溪镇溪东村不仅风景独好,更保留有完整的畲语、畲歌、畲舞及畲人风俗习惯。其地道的畲族风情,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。
“以前我们的旧房子破破烂烂的,现在建起民宿变漂亮了,我们也有了分红,很有幸福感。”畲家长桌宴、畲家菜、畲茶、畲家挂件……以打造滨海玉苍山5A景区——莒溪大峡谷风景区为契机,该村大力打造“畲族风情民宿”项目,民宿通过庭院设计、选材、特色元素一展畲族传统文化。该项目作为“折股量化”先行创新试点项目,“投入折股量化”资金225万元,整合原有的生态、文化等资源,“变废为宝”带动本村旅游业。去年村集体收益租金18万元,分配至低收入农户11.34万元,惠及100户低收入农户。
一村一策、千镇千面,顺应东风之意。苍南“折股量化”初见成效,很多项目都是倚仗于当地自然资源禀赋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优势、文化特色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——
如赤溪镇、沿浦镇、炎亭镇作为渔业镇,分别开展园屿村渔业辅助房、龙奥村虾塘标准化改造项目、水产养殖基地项目,为城镇发展赢得“源头活水”;桥墩镇特色产业镇,发展月饼产业园项目,以老手艺打造新“网红”;霞关镇三澳村作为核电周边村,把握清洁能源的“新风口”,投资公租房项目,让赤脚渔民也吃上了“新能源饭”……
化零为整“像石榴籽一样紧抱一起”
“不啻微芒,造炬成阳”,苍南在推进“折股量化”试点过程中,往往采用“一村一策”和“抱团发展”相结合的思路,因势利导之余,更要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,团结更多力量,发挥更强生产力、战斗力。
集腋成裘,破资金瓶颈、运营难题。如溪东村“畲族风情民宿”项目,最初系14户村民业主上下同欲,共同与施工单位签署一期土建工程合同。土建完成后,则是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承包,苍南县旅游投资集团公司作为经营方,负责二期装饰工程,汇集财政、村集体、社会资本等多方资金注入项目,有效撬动4-5倍社会资本。
鼓足“黄土变金”的信心,聚起“百川成海”的力量,向大规模、高效益项目进发。众多工业强镇往往“多村抱团”投资小微园项目,比如马站镇依托核电项目,15个村抱团发展公租房项目。再比如作为“温州模式”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钱库镇,镇内东浃头村等45个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行政村,联合抱团投资部分小微企业创业园一期(新安)厂房,购买总价约为4500万元,其中900万元“折股量化”资金大大减轻了村里资金自筹的压力。去年,村集体收入278.78万元,分配至353户低收入农户,各45.12万元,为当地农户提供了精准、稳定、可持续的增收渠道。
扶贫重点村抱团投资山海协作飞地项目,功不唐捐终入海。自2004年苍南和龙湾确定山海协作结对关系后,双方互帮互学互补,形成了“山海并利、山海共赢”的良好发展局面。
托山海协作,乘共富东风,苍南全县15个少数民族村、灵溪镇10个扶贫重点村,抱团出资2100万元投资“苍南-龙湾山海协作消薄飞地项目”,其中“折股量化”资金投入519万元。项目将以“保底租金+利润分红”的形式帮助村集体增收,年固定收益率10%。
聚沙成塔“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”
勇立时代发展“潮头”,瞄准人民群众“盼头”,苍南“折股量化”以低收入农户和集体经济薄弱村,作为分红收益的定向精准分配对象,用“真金白银”的产业项目分红收入,有力保障村集体经济消薄,促进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。
“不让任何一方吃亏!”项目建成后,按照投资比例,实行收益分配,以溪东村“畲族风情民宿”项目为例。该项目总投资505万元,其中县财政“折股量化”资金150万元、乡镇投入40万元、村民投入42万元。而项目运营取得收益后,在保证40%归村集体、10%归村民业主所有的前提下,其余50%由乡镇统筹帮扶全镇范围内低收入农户,预计每户可增收2000元-3000元。
兜起“防护网”,疏通“致富路”,只有规范管理才能保障多方利益。出台《苍南县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是苍南县规范“折股量化”项目后续收益分配管理的“金钥匙”——明确项目收益的30%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70%用于帮扶带动本村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;解决低收入村民就业,促进志智双扶,培养低收入农户独立自主的能力;壮大村级集体,缓解当前村级组织“无钱办事”的窘境,进一步强化村级组织“领头羊”作用,共同带领全体村民走上致富路。